張家港百靈標本模型有限公司
聯系人:張先生
手 機:13506223680
手 機:13584473680
郵 箱:cnbbmx@163.com
605340177@qq.com
網 址:www.technologyforboomers.com
地 址:蘇州市張家港市樂余鎮4號橋
人體解剖模型-人體解剖學的發展
解剖學是一門較古老的科學,也是發展較早的門科學。早在史前早期,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,如狩獵、屠宰牲畜和戰爭負傷等,即已對動物和人體的外形和內部構造有一定的認識。在石器時代的人居洞穴的壁上即留有很多祖淺的解剖圖畫;占中國和古埃及即己有尸體防腐知識;幾r-年前留下來的+尸(木乃伊)還是研究人類學和占代歷史的寶貴財富。當時收集人體形態結構知識的主要動機是以研究治療疾病為目的.因而有關的知識也.見于醫學著作之中。后來才‘發展成為專門的科學。西方醫學對解剖學的記載,是從古希臘名醫(被稱為西歐的醫學之祖)Hippocrates(公元前460---377年)開始的.他的醫學著作中對頭骨作了正確的描述,但對人體其他器官則是參照動物軀體結構記述的。希臘的另·位學者Aristotle(公元前384-322年)進行過動物解剖,并有專著。但他將動物解剖所得結果移用于人體,故錯誤較多。西方最早的、有較完整的解剖學記述的論著,當推Galen(紀元130-201年)的《醫經》。這部書是16世紀以前西歐醫學的權威巨著,15中有許多解剖學記載,對血液運行、神經分布、腦、心等內臟器官均已有較具體的記載,因其資料主要來自動物解剖,錯誤也較多。在中世紀宗教統治一切的時代,禁止解剖人體,極大地限制了醫學和解剖學的發展,致使解剖學上的錯誤認識延續達干余年之久。在此期間,阿拉伯地區受宗教壓迫較小,醫學仍有一定的發展。Avicenna(980-1037年)的《氏典》是當時的熏要著作,對血管特別是對四肢的靜脈有較.E確的記載。西歐醫學中運用切脈方法是從他開始的,而切脈法在我國占代已應用,可能是唐朝時經絲綢之路由我國傳到阿拉伯的。